牛市念股概股民h这只追吗的深度观一察位老还能

说实话,今年美股市场上加密货币板块的火爆程度,简直让我这个浸淫资本市场多年的老手都目瞪口呆。特朗普政府的政策转向就像一剂强心针,SEC的态度从严厉监管变成了友好合作,这让Galaxy Digital、Circle等一众加密概念股扎堆上市的热闹景象变得水到渠成。Bullish首秀惊艳,但追高需谨慎上周Bullish(BLSH)在纽交所的首秀确实令人印象深刻——84%的单日涨幅让人想起了当年Coinb...

说实话,今年美股市场上加密货币板块的火爆程度,简直让我这个浸淫资本市场多年的老手都目瞪口呆。特朗普政府的政策转向就像一剂强心针,SEC的态度从严厉监管变成了友好合作,这让Galaxy Digital、Circle等一众加密概念股扎堆上市的热闹景象变得水到渠成。

Bullish首秀惊艳,但追高需谨慎

上周Bullish(BLSH)在纽交所的首秀确实令人印象深刻——84%的单日涨幅让人想起了当年Coinbase上市的疯狂。现在股价稳定在60美元左右,远超37美元的IPO定价。说实话,看到这个股价走势,我不禁想起2017年比特币暴涨时的场景:市场总是容易在狂热中失去理性。

从我多年的交易经验来看,Bullish更像是短线资金追逐的对象。我清楚地记得Circle上市首日暴涨168%后,很快就进入了漫长的调整期。Bullish目前60美元的股价已经把短期上涨空间吃得差不多了,更何况Gemini马上就要IPO,这个"新鲜猎物"很可能会分流投机资金。

拆解Bullish的商业版图

说实话,Bullish的业务布局确实别出心裁。他们把加密货币交易所和CoinDesk这个"加密界的彭博社"打包在一起,这种"交易+资讯"的模式在传统金融市场很常见,但在加密领域还算是新鲜事。

不过话说回来,Bullish Exchange的交易量跟Coinbase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。去年Coinbase的交易量是Bullish的两倍多,而且增速快得多。我在仔细研究交易数据时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:Bullish的交易主要集中在比特币和以太坊上,这两个币种占其总交易量的82%,这个比例高得有点吓人。

CoinDesk:被低估的金矿?

CoinDesk这块业务倒是让我眼前一亮。8200万的年触达量、410亿美元的指数资产管理规模,这些数据放在任何一个垂直领域都称得上头部。我特别喜欢他们举办的Consensus峰会,去年参加时就感受到了这个活动的影响力。

但问题在于,信息服务业务的利润率虽然高,但规模毕竟有限。目前来看,交易收入仍然是Bullish的命脉,这块业务的利润率却只有24%,远低于Coinbase的53%。这让我想起了2018年那批昙花一现的加密货币交易所,最后活下来的都是能够控制成本的。

股东阵容星光熠熠

Bullish的股东名单读起来像是一份科技投资界的名人录。Brendan Blumer这个EOS的创始人手握28.1%的股份,Peter Thiel也参与其中。说实话,这种明星阵容确实能为公司带来不少光环效应。

但我记得2017年EOS融资时的盛况,最后事实证明光有明星背书是不够的。现任CEO Thomas Farley倒是让我眼前一亮,这位纽交所前COO的加入,说明Bullish在合规性上是认真的。

估值:烫手的山芋?

说到估值,我的计算器都快按冒烟了。Bullish持有的3万多枚加密货币价值30亿美元,这确实是实打实的资产。但如果按照Coinbase的估值标准打个折,核心业务值20亿美元左右,加起来62亿美元的估值还算合理。

可现在市场给到了86亿美元的企业价值,这明显是被IPO热潮冲昏了头。我记得2021年Coinbase上市时也出现过类似情况,后来的股价走势大家都看到了。更值得警惕的是,Gemini马上就要IPO,这很可能会成为压垮估值泡沫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
投资建议:且行且珍惜

Bullish确实有其独特的投资价值:强大的机构资源、优质的加密货币储备,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。但作为一个见证过多次市场轮回的老股民,我必须提醒大家:

首先,业务过度依赖比特币和以太坊是个定时炸弹;其次,头部客户集中度太高(前五大客户贡献83%的交易收入);最后,加密货币市场的波动性会让盈利像过山车一样刺激。

我的建议是:如果你想短线参与IPO行情,现在可能为时已晚;如果是长期投资,不妨等Gemini上市后,看看市场反应再做决定。毕竟在这个疯狂的市场里,保持清醒才能活得更久。

版权所有,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及使用,违者必究。

相关阅读